来源 | 镭射财经
房抵市场又多了一个持牌消金玩家。
「镭射财经」独家获悉,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已经进军房抵业务,其房二抵产品在成都地区开始布局。
(资料图片)
有接近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的人士称,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的房抵业务已经上线一个月左右,但是业务并没有明显起量。“当前消费金融公司的主流趋势是线上线下都要并行,唯品消金布局房抵大额业务也是顺势而为。”
不只是唯品消金,房抵业务因件均额度大、拥有抵押物、风险可控,是不少消费金融公司的场景拓展选择。在行业优质资产稀缺,自营诉求上升的背景下,以房抵场景作为资产增长着力点,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不过,暂且不论房抵场景风险,以房抵为代表的线下大额业务,在银行等消金主体参与下,已成红海。透过房抵业务,更能看出消费金融公司为了获客,已经不惜与银行火拼。
代理模式,杀入房抵
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策略一致,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在房抵业务上同样采取了代理展业模式。
知情人士称,唯品富邦上线的房抵产品为小蓉贷,该产品定位房二抵业务,目前主要在成都及周边区县开展。
小蓉贷为循环贷产品,单签额度最高20万,夫妻双签额度最高40万,在产品设计上与市面主流消金公司房抵产品相似。
考虑成本和渠道渗透难度,小蓉贷采用代理模式。“唯品富邦只找了摩尔龙一家代理房抵业务,但一个多月了,业务并没有起量。”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依托代理渠道扩张,但房抵业务难做,已成消费金融公司常态。一方面,虽然相比信用贷,抵押贷因有抵押资产风险更可控,但产品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也大幅提升,这让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不愿涉足。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从业者表示,房抵风险系数低,客户不还钱可以处理资产,但处置需要较长周期,一般需要六个月,最长需要一年,全部流程走下来费用也不低。
在布局房抵业务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已经搭建了线上助贷和自营渠道,自营条线为纯线上小额自营产品小蓉花,助贷业务则与头部流量平台合作。其中助贷渠道资产比例在90%以上。
在股东和资本均不占优的情况下,仅依靠助贷,显然不能撑起唯品富邦扩张的计划。为此,唯品富邦在助贷基本盘外,还尝试通过房抵大额产品以及场景分期业务来扩充体量。
从股东构成看,唯品富邦成立于2021年10月,注册资本5亿元,三大股东分别为唯品会(持股49.9%)、特步(持股25.1%)、富邦华一银行(持股25%)。开业后,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虽然能依靠助贷快速起量,但与同批开业的消金公司相比,体量差距较大。
业绩方面,截至2022年末,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总资产37.55亿元,净资产4.12亿元,营业收入1.2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718.75万元。
经测算,唯品消金2022年营业净利率仅为5.75%左右,营业净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可能受新近开业影响管理费用较高,以及较高的信用减值损失所致。
知情人士透露,唯品消金当前在贷余额在30亿左右,助贷业务占比较高,赚钱相对容易,但利润较少。这也促使唯品消金加速自营业务探索。
另外,唯品消金的大股东唯品会虽具备互联网场景,但股东引流并不明显。接近唯品消金的消息人士说,唯品会有自己的小贷牌照,旗下经营自有消费贷产品唯品花,因此对唯品消金的场景扶持较弱。
为了拓宽自营获客渠道和场景,唯品消金除了布局房抵贷产品,还曾想试水了医美分期业务。
“其实唯品消金今年本打算做医美分期,但看到同业做医美业务投诉量较大,对此比较谨慎。在跟医美分期平台给米金服的合作中,也仅是由给米为其自营产品导流。”
近场火拼,获客焦虑
进军房抵不止唯品消金一家。
就在唯品消金之前,金美信消费金融也杀入房抵市场。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布局房抵业务的有中银消金、锦程消金、晋商消金、金美信、唯品消金,而中邮消金、兴业消金等头腰部消费金融公司的信用贷产品也覆盖了房产客群。
加之房抵业务本是商业银行的优势业务,多方竞争让其已成红海。就竞争力而言,消费金融公司房抵产品定价普遍偏高,贷款年化在15%以上,相比银行房抵产品更为下沉。
有房抵从业者认为,房抵贷以往是银行发力的业务,主要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用途用于经营。近两年消金公司入局抢市场,但并非所有消费金融公司都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房抵业务,相比小额现金贷和固收、分润助贷业务,房抵业务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占用及人力推广成本,显然不是一个躺赚的生意。
尽管如此,消费金融公司仍前赴后继进场,背后缘由离不开获客焦虑,而进场火拼为的就是获取更多优质资产。
因此可以看到,产品端,从八大行业、白领贷、业主贷、房抵贷到营业执照贷、烟商贷,消费金融公司客群边界进一步拓宽;成本端,压降融资对客息费,从7天免息演化到30天免息。
一位消金公司管理人员称,当前消金公司,尤其是尾部机构,面临两个困境。一个是助贷资产达到瓶颈,并且引流的资产质量越来越差,降低了资方收益率;另一个则是自营获客难度大,线上有效获客(用信)成本达千元以上,线下地推成本更高。
“这就导致了消费金融公司助贷盈利少,自营赚钱难的双重困境。除了头部依靠存量维持利润的消金公司,其他多数机构仍在获客与成本之间挣扎。”
更进一步,对目前多数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风控能力已不是自营业务最大短板,获客才是。
为了获客,消费金融公司接连开辟线下业务条线,但线下自营很难做起来,银行的消费贷大举向线下渗透,10%以下的年化产品供给越来越充足,压缩了消费金融公司自营业务空间。
尤其是消费金融公司线下主力产品白领贷、社保公积金、八大行业产品,更是卷到天际。前有兴业消金、杭银消金、尚诚消金、中银消金、中邮消金等老牌线下玩家,后有南银法巴、宁银消金新秀,再加上信用卡和商业银行消费贷业务渗透,获客压力倍增。
直面竞争时,消费金融公司发现根本打不过。“现在银行的消费贷可能定价压到5%以下,但消费金融的产品定价普遍在15%-24%区间,低的也在10%以上,产品竞争力是硬伤。”
获客成本、运营费用加上产品劣势,让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自营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结果便是,一些线下直营规模较小的消金公司,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为此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缩减线下直营或改为远程管理办公、代理模式。
从持牌消金的业务演变趋势看,助贷向自营模式的转换,必然会引起调整和不适,但这也是消费金融行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