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极值纪录刷新!用电高峰提前!限电也要来了吗?

2023-07-04 17:46:21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据新华社消息,自6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已呈现厄尔尼诺状态。我国许多地区也普遍遭受高温天气侵袭,部分地区甚至刷新了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的纪录。与此同时,用电高峰也提前到来,全社会的用电量迅速增长。


【资料图】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显示,1至5月,全社会用电量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3日10时46分,浙江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13时19分,再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0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这是浙江电网历史上迎峰度夏最早进入负荷破亿阶段,较2022年破亿提早了8天。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全社会最高负荷将达到1.15亿千瓦,同比增长10%以上。

每逢迎峰度夏,电力供应稳不稳总是备受关注。在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约占60-70%,水电约占15%。虽然水电占比相对较少,但仍是电力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让我们把目光看向去年实行限电的四川。四川是水电大省,其水电占比达75%以上;四川也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大省,每年大概有3成电力要输出到外省。据四川省统计局消息,四川省5月份发电量为31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1%。

去年四川就因为长江旱情水电发电量下降从而引发用电缺口,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再度来袭,高温席卷不仅带来了更高的用电负荷,也着实影响了四川等水电大省对自身以及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

去年川渝等地限电,水泥企业生产受限、水泥价格迎来一波上涨,前年的全国大范围限电限产和不断攀升的煤炭价格更是引爆了水泥行情。今年用电高峰提前到来,电负荷压力有增无减,大规模限电是否会“卷土重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去年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限电的情况。

如上文提到的,去年电力紧张的原因之一是极端的炎热天气推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四川作为“西电东送”外送主要基地之一,外送地是江苏、浙江、上海、重庆等用电大省(市),去年入夏之后持续干旱,造成水电发送不足。

另外,由于煤炭“去产能”、产量增速受限等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煤炭供应短缺,煤炭价格暴涨;加之地缘政治因素禁止澳煤进口,导致火电发电量不足。在以上原因的综合影响下,川渝等地出现了限电限产现象。

保障能源供给、防范大面积拉闸限电,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国家“双碳”战略平稳有序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今年迎峰度夏面对的压力着实不小,尽管今年高温比去年更甚,但今年出现大规模停电限电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在前两年的教训和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对于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准备工作会更加坚实充分。

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发电装机持续稳定增长,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87亿吨的历史新高,做好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有坚实的基础;国家发改委持续组织做好煤炭、天然气生产供应,督促各地和发电企业将电厂存煤稳定在较高水平,保障顶峰发电所需的煤电高热值煤、气电用气和水电蓄能;促进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确保高峰时段火电出力水平好于常年,优化水库群调度提升水电顶峰发电能力,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多发多用。

其次,今年恢复了对澳洲煤炭的进口,这优化了国内的煤炭结构,增加了煤炭供应量,煤价也“应声下跌”。现在国内煤炭储量充足,电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的煤价上涨现象也会因充足的煤炭储备而影响有限。电力供应出现缺口,火电能够及时补上。

当前,水泥行情不似厄尔尼诺般“火热”,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泥价格在成本线徘徊。纵使出现局部限电限产,今年骤然大幅下滑的需求也会压得水泥价格“抬不起头”,水泥企业过去的遇到限产、成本上涨就涨价的简单模式已经玩不转。

目前,水泥需求下行趋势凸显,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成本长期高企,利润不断压缩成为常态,提高能效水平,降低成本压力成为水泥企业提升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突破点。

在“双碳”以及可能面临的“限电”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采用经济、清洁的光伏发电等已成为水泥行业摆脱外购电依赖,减少碳排放过程中的重要选项,同时也为水泥企业提供了开源节流、节能降碳的新发展模式。

2023年7月6-7日,中国水泥网将在重庆举行“2023中国水泥节能与新能源发展大会”,从节能改造,光伏、储能等技术应用,绿电、替代燃料替代传统能源转型等方面出发,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新途径,助力水泥行业迈向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未来的水泥行业更是考验重重,供给侧改革红利落幕,需求已然进入衰退期,若不抓紧窗口时期转型升级,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